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编辑出版:《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
创刊时间:1992年
开本尺寸:大16开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每册定价:50.00元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网  址:zgmzbl.cn
投稿邮箱:zgmzbltgyx@163.com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拓宽传承之路 非遗工坊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3日

 站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讲台上,重庆鲁渝共建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负责人綦涛,既兴奋又自豪。她正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代表、非遗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介绍其工坊的成绩和经验。

  短短四年多时间,綦涛的夏布非遗工坊从无到有,成功带动180户当地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相关产品还卖到了国外,其工坊模式已被复制推广至重庆各区县及广西巴马等地。

綦涛的夏布非遗工坊是全国众多非遗工坊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已累计建设2500余家非遗工坊,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覆盖450余个脱贫县和8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些非遗工坊日渐成为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3月2日,上述三部门联合在京发布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群众的腰包鼓了

  从贵州远嫁重庆的杨远菊是三个孩子的母亲。2019年之前,她一边拉扯孩子,一边与丈夫在田里刨食,一年下来,不过赚个温饱,腰包总是瘪瘪的。

  后来,杨远菊加入綦涛的夏布非遗工坊,一边种地,一边学手艺,很快成为五星级手艺人,一年收入四五万元,腰包一下子鼓了起来。


杂志社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翠微中里16号楼8层(100037)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