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说起足球超级联赛,大多数球迷能够想起的估计是“英超”“葡超”或者“中超”,然而在上周日,武汉的一所小学办起了一个有28支队伍参与的“万超”联赛,十轮赛事每周进行,将一直持续到学期末。
万松园路小学发展校园足球的历史悠久,曾培养出涂胜桥、蒿俊闵和姚翰林等运动员。在2022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中,“万小”参加了武汉赛区6个组别的比赛,在4个组别拿到冠、亚军。新华社记者在参加新学期“万超”联赛开幕式、观摩多场比赛后发现一些独特细节,或许从中可管窥该校在校园足球上的诸多成功经验。
61页的秩序册
联赛开幕仪式后,比赛开始。从仪式场地到足球赛场的迅速转换,从赛前教练带领学生热身到学生裁判员熟练执裁,从场边预备着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到中场学生表演的古筝弹奏,职业范儿十足的“万超”联赛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的组织执行让人印象深刻。
当翻起包含14大项共61页的“万超”联赛秩序册时,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其中的规程、赛程等条文,对活动分工、比赛流程、奖项评选细则有着极为详细的规定,专业程度几乎能媲美职业赛事。
“万超”联赛还有一些特别的设置。比如,学生文化成绩必须为优才能参赛,中场休息要穿插才艺展示,根据年龄和阵型进行场上、场下评分,以及细致到要求教练员了解世界足坛先进技战术的行为规范。
校长熊丽萍介绍,“万超”今年从校园足球赛事升级到了江汉区的群众体育复合型赛事,有6支幼小衔接组的队伍和4支成年球队被邀请加入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