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编辑出版:《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
创刊时间:1992年
开本尺寸:大16开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每册定价:50.00元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网  址:zgmzbl.cn
投稿邮箱:zgmzbltgyx@163.com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五月的鲜花”歌咏活动:伴随着几代北京人走过光辉岁月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8日

 又到了京城最美的季节。对于北京人来说,“五月的鲜花”不仅是满城的姹紫嫣红,还是从社区、乡村、学校、军营传出来的激情澎湃的歌声。从上世纪50年代起,北京便开始举办“红五月”歌咏比赛。数十年来,“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长盛不衰,歌声伴随着几代北京人走过了光辉岁月。



  唱着红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兴起了群众歌咏活动,工厂、农村、机关以及学校到处都在传唱“革命人,意志坚”“社会主义好”等红歌,每年5月,还会进行“红五月”歌咏比赛。

  据本报1958年4月17日3版《全市到处教唱学唱五首新歌》报道,当时的群众歌咏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单位都是领导带头学。财政部印刷厂90%的职工唱会了7首新歌,工人们不但自己唱,还带着家属一起唱。与此同时,专业艺术团体、音乐家积极参与,推动了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比如,中央乐团合唱队负责辅导东郊工厂的工人,中央广播乐团负责辅导西四区的居民,作曲家李焕之、马可、瞿希贤等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去教歌。

  在那个年代,北京各厂矿企业都在开展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职工们一边参与劳动竞赛,一边高唱红歌,激发了革命斗志,鼓舞了劳动热情。有的工人说:“唱革命歌曲就是带劲,不管是听还是唱,浑身有力量!”

  “太阳出来照四方,劳动热情高万丈,我们工人革命干劲足,我们工人爱把革命歌来唱……”随着群众歌咏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爱好音乐的职工不再满足于学唱,也学着自己创作歌曲了。北京人民印刷厂职工张季琦、夏宝森写的《唱“五好”》、北京量具刃具厂工人王东升写的《勤俭搞建设》、北京广播器材厂工人郭士杰写的《“五好”就是指路标》等,都受到厂里职工的欢迎。“唱了自己编的新歌,鼓舞了我们的干劲。”北京广播器材厂的一位老工人说。(1963年7月8日《北京日报》1版,《高唱革命歌曲 激励革命精神》)

  后来,北京的群众歌咏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在厂矿的车间、工段、班组,在学校的课堂、操场,都有歌咏活动开展。京棉三厂举行的歌咏比赛有3000人参加;电子管厂的歌咏活动从几个科室、车间扩大到全厂,每次厂里开大会前,歌声便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在郊区,不仅平原地带的不少生产队成立了合唱队,就连密云深山峻岭中的公社也有青年社员组成了合唱队,合唱队队员经常在地头和山坡教群众唱歌。中小学校的歌咏活动形式更是多样,有三五人的小合唱,也有几十人的大合唱;有独唱、表演唱,还有班组或班级之间的赛歌、对歌,有时还载歌载舞。(1964年2月8日《北京日报》1版,《高唱革命歌曲 大鼓革命斗志》)


杂志社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翠微中里16号楼8层(100037)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