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玩偶“造梦”者:制造快乐也面临考验
专家呼吁确立行业通用、公众认可的友好互动规范,尊重演员劳动
阅读提示
穿着十几斤重的玩偶服手舞足蹈、憨态可掬,玩偶演员们认真演绎,为游客们“造梦”。这是一份辛苦又快乐的小众职业,在为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玩偶演员们也面临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在游乐园、在商超、在各式展会活动上,动物玩偶或知名IP形象的玩偶总是引人注目。他们活灵活现,开心主动地同路过的人们打招呼,引人驻步停留。尤其是迪士尼乐园自创玩偶角色玲娜贝儿,一经“出道”便收获大量粉丝的喜爱。然而,这些可爱的玩偶形象背后,则是靠服装下多位玩偶演员撑起来的。日前,《工人日报》记者走进这些玩偶形象的扮演者,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辛苦又快乐的小众职业
“最近这几天,在玩偶服里待5分钟就浑身湿透了。”五一期间,北京海淀西直门一家儿童服装品牌店外,一只棕色大熊玩偶正在同路过的人群挥手,可爱又开心的外表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玩偶服里的人是王辉,来自山东聊城,在附近学校就读的他,通过公众号推送看到了这份扮演玩偶的兼职工作。
“当时想着只需要穿着玩偶服挥挥手、打打招呼,每天只工作4个小时还会轮换扮演,这份工作好像很简单,就来尝试一下。”然而,一个下午过去,王辉感觉到自己能在玩偶服里坚持的时间越来越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