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近日,中国同约旦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约旦哈希姆王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专家分析认为,中阿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动能更加强劲。面向未来,中阿务实合作活力十足,前景广阔。
多领域合作齐头并进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2022年,中阿贸易额超过4300亿美元,比10年前翻了一番。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近3倍。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2.7亿吨,占当年中国全球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中国沙特延布炼厂、阿布扎比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阿双方实施了2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有效促进了相关国家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
“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全覆盖’,反映了中阿双方强烈的合作意愿。这表明‘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和路径得到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的广泛认可,具有强大吸引力。”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阿经贸合作呈现多元化特点。合作涉及的产业领域更多,不仅有传统能源和金融投资等领域,还有高新技术领域,如生物制药、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中阿在教育、艺术交流和新闻媒体领域的合作也全面铺开。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楚楚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显著,双方巩固合作存量,扩大合作增量,实现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传统商贸和新科技等多领域的齐头并进。
近年来,中阿技术转移、清洁能源、北斗卫星、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等中心陆续成立,在阿联酋等国家建立了8个技术转移双边中心,形成了连接数千家中阿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英国《中东镜报》刊文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海湾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阿关系在该地区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推动下得到扩展。在能源之外,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为符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中国商品、建筑合同和投资机会提供了市场。
下一篇:在国博,沉浸体验石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