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初秋时节,位于黄河岸边花园口的郑州窑青瓷研究院里,梅瓶、盘口瓶、三足洗、双连壶等各种青瓷作品次第摆放,典雅秀美,瓷韵并香。
孙军是这家研究院的创建者,以烧制“瓷器之母”——青瓷为专。他对青瓷体系中的汝瓷和钧瓷天分颇高,其钧瓷作品多次获奖。自1997年编写《中国陶瓷名釉》期间与柴窑“相遇”,孙军便将研究重点投入到青瓷体系中最具魅力的天青釉瓷器中。
柴窑曾位居“六大名窑”之首,是中国五代时期周世宗柴荣所建御窑,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因其一直以来没有明确记载的传世器、出土器和窑址,至今仍是中国古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吸引着一批批专家学者进行“揭秘”。
“柴窑瓷虽然也属于青瓷系列,但它区别于汝瓷和钧瓷的最大特点是‘薄’。”孙军拿起一件花斛瓷器介绍,这不仅体验在釉色,还体现在瓷土的配比。
“‘薄’中现‘青’,‘青’中透‘明’,既要‘薄如纸’,还能发出‘磬’的声音。”孙军坦言,二十多年间,在寻找和复烧柴窑瓷的过程中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直到现在也不能保证每次烧瓷的成品率。
“00后”李强随孙军学艺七年,尽管他已经能烧制两种器型,也被孙军夸“能坐得住”,但每次烧制他依然捏一把汗。
观察李强的拉坯过程,如同绘制工笔画,一笔一笔描画,一刀一刀打磨,直到完整的器型出炉。过程中,李强也在磨炼心性,感悟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