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编辑出版:《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
创刊时间:1992年
开本尺寸:大16开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每册定价:50.00元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网  址:zgmzbl.cn
投稿邮箱:zgmzbltgyx@163.com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行走”的充电桩,能否破解老旧小区汽车充电难?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近年来,我国顺应汽车产业变革趋势,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但在现实生活中,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远不及电动车增速,“僵尸桩”“废桩”以及充电桩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存在。此外,还有充电桩布桩难、找桩难,电桩无人维护、无人管理;停车场桩少车多,充电高峰排队时间长;老旧小区安装充电设备等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充电桩供不应求确实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那不妨转换一下思路呢?从“车找桩”到“桩找车”,这样充电会不会方便得多?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社区的群众也这么想。

  让充电桩“行走”起来

  最近,小南社区通过率先试点“智能移动充电车”,让充电桩“行走”了起来,成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为居民带来了绿色、柔性、安全的智能充电服务。

  1.扫码解锁移动充电车

  2.手动移动到充电车旁并将充电枪插入车身

  3.扫码选择时长计费或电量计费的充电方式

  4.确认通讯开始充电

  5.大约一小时后完成充电

  6.拔出充电枪

  7.扫码缴费

  智能移动充电车便完成了完整的工作流程。

  很难想象,一个多月前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社区的居民还在为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发愁。

  小南庄社区始建于1993年,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目前新能源汽车有50多辆。社区党委书记柳春英告诉中国之声,因小区属于高压自管用电,小区车库的电容基本饱和,供电局无法再安装充电桩,随着小区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可供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充电桩供不应求,导致新能源汽车充电困难。

  柳春英:从2021年以后相关部门就不再在社区里新增充电桩,一个是电容已经达到了极限,另外一个我们社区是高压自管电,供电部门也没有权限在小区里再增设充电桩,这样新买新能源车的车主,导致他们没有地方充电,充电可能要去周边的一些设施去充电。

  为尽快解决居民“充电难”问题,社区尝试过利用潮汐车场满足住户用电需求,但因场地和电源受限无法安装充电桩,方案没能落地。拓展场地不可行后,社区转向扩大电容方案,最终也宣告失败。柳春英坦言,社区随后发动了居民、社区骨干队伍、物

杂志社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翠微中里16号楼8层(100037)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